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小小足球赛观后感,以及小小足球赛教学反思的知识点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。
光明日报记者 王东
8月14日上午,第39届北京晚报“百队杯”足球赛在雨中迎来了最后的高潮,经过7个比赛日的激烈角逐,“百队杯”所有组别冠亚季军全部决出。
“百队杯”是全国唯一一项连续举办、不曾间断的青少年业余足球赛事,被称为“北京孩子们的足球节日”,足球小将们在赛事中收获快乐和成长,也留下特殊的“百队杯”回忆。
从“百队”到“千队”
“百队杯”自1984年创办以来,承载着北京几代人的足球梦想与经典记忆。回忆起当年的情形,这项比赛的发起人之一、北京市少年宫活动部副部长王斌仍十分感慨:“1984年夏天,中国男子足球队在世界杯、奥运会预选赛中相继失利,可恰恰在这个时候,‘足球要从娃娃抓起’提出。考虑到当时北京市中小学生课外活动情况且恰逢暑期,北京市少年宫又拥有一块足球场,再加上北京晚报和北京市足协的助力,‘北京市中小学生足球比赛’应运而生。”
时任北京晚报体育部记者的吕会民回忆:“第一届比赛就有112支球队报名参赛,这在当时已是不小的规模。我们当时根本没想到比赛队伍能超过百支。参赛队全是自发组织的,很多都是胡同队、大院队,在这种形势下,我们产生了为比赛起一个新名称的想法。于是我们想,干脆就叫‘百队杯’吧。”
首届“百队杯”开幕式在景山后街的市少年宫举行,一百多支参赛队,每队十几个人,再加上家长,现场人山人海。
经过几年发展,“百队杯”从最初的一百多支参赛队逐年递增,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已有接近千支队伍报名参赛。到了90年代,报名参赛的队伍最多时超过了2000支。后来,因为各种原因,参赛队伍有所下降,尽管如此,主办者仍坚持不懈将这项赛事延续下来。
今年8月8日,第14个全民健身日,第39届北京晚报“百队杯”再次如约而至。此届“百队杯”再次突破千队大关。
新华社体育部副主任周杰表示,“百队杯”的氛围太好了,38年不曾中断的‘百队杯’搭建了一个极好的教育平台。“我看见场上孩子们踢得激情四射,场下的家长朋友摇旗呐喊,甚至比孩子还激动。我认为,是因为家长理解了足球运动,懂得了足球对于孩子成长的意义所在。‘百队杯’搭建了这么多年的平台,起到了重要的教育作用,真的很了不起。”
给更多孩子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
在北京银潮足球俱乐部办公区左侧一组展示柜里,整整齐齐摆放着大大小小40余座奖杯,杯座上的时间对应着获奖年份。“这些奖杯是我们俱乐部26年发展历史的一个见证。”俱乐部负责人高潮介绍,其中有多座“百队杯”赛事的奖杯,这么多年每到暑假,俱乐部上上下下就等着“百队杯”开始。
从事青少年足球普及和训练20年多年的高潮,亲身经历了青少年足球发展和变化。在他眼中,“百队杯”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大舞台。“‘百队杯’可以说是一项品牌赛事了,近些年来知名度越来越大,我们多次碰到带孩子来踢球的家长,说起他们年轻时候踢‘百队杯’的故事。”他说,“这项赛事没那么多条件限制,只要你愿意,身体条件允许,都可以报名参加,这也是‘百队杯’的特别之处——成为更多孩子展示自我的平台。”
据高潮介绍,每年孩子盼望‘百队杯’,家长也希望能在赛场上看到孩子的表现。经常是还没放暑假,俱乐部家长群中已经有人开始问自己孩子哪天踢比赛,还有的已经打算调班,到时候去现场看孩子比赛。“从俱乐部来说,‘百队杯’是一个很大的展示舞台,孩子们可以从中学习到比赛规则,锻炼团队意识,至于成绩,努力去争取、尽力而为就好。”高潮说。
一生和足球俱乐部球员耿子卿今年才15岁,踢球却已经快10年,“百队杯”也踢过四届。9月份他将步入高中学习。“足球对我来说是放松身心、促进学习的一项运动。因为平时学习比较累,踢踢球可以让自己放松休息一下。上学期间都是周末过来训练,现在暑假基本每天都来,以后也会坚持踢下去。”
银潮足球俱乐部8岁球员尹立桢踢球时间不长,今年的“百队杯”是他第一次参加比赛。孩子妈妈告诉记者,她对“百队杯”比赛可一点不陌生。“以前老听到别的家长聊起‘百队杯’。为了比赛,孩子暑期还进行了加强训练,主要是孩子喜欢。”尹立桢的妈妈说,踢球给孩子带来不少改变,最明显的是身体素质变得更好,包括对孩子意志力的锻炼。
往年“百队杯”足球赛6月开启报名,今年在时间较仓促的情况下,报名队伍数依然突破了千支,体现了“百队杯”足球赛的号召力。北京市足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刘军说:“现在孩子们的参赛热情特别高,赛事本身是‘草根足球’,但是我们是按照专业水平来组织的。明年第40届‘百队杯’的时候,我们会打造一个更好的品牌。”
“不只是足球”的娃娃赛事
获得本次比赛“高考男子组”冠军的清华附中队队长刘竞宇是最后一次参加“百队杯”比赛。刚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他,即将开始一段全新的人生旅程。刘竞宇告诉记者,“这是跟队友踢的最后一届‘百队杯’,心里还挺不舍。我们在一起踢了四五年的时间,大家初中就认识了,在一起踢球。能用冠军给这次‘百队杯’之旅画上圆满的句号,我们都很兴奋。”
近年来,北京青少年足球体教融合发展成果初现,足球氛围和水平较前几年有了长足进步。本届“百队杯”就涌现出不少体学兼优的球员。此外,女子参赛球员和球队数量也较往年有了提升,U6至U12低年龄段的比赛同样非常精彩。
“百队杯”的赛事特点为“低门槛”,目的就是在青少年中普及足球运动。京报集团体育部主任、北京晚报编委袁虹衡告诉记者,希望将“百队杯”作为育人的载体,在增强青少年体质、健全人格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。
“百队杯”组委会为孩子们搭建以球会友平台的同时,也让孩子们收获足球带来的快乐。在奖项的设置上,秉承“重在参与、弱化名次”为原则,各组别前8名队伍晋级荣耀组、9—16名球队晋级希望组,争夺冠亚季军,其他名次球队将收获纪念证书。同时,在“百队杯”传统奖项基础上增设最佳队长奖。
前中国男足门将路建人,现场观看了多场决赛。他表示,“百队杯”经过30多年的发展,已经成功为热爱足球的青少年带来了快乐,他坦言:“很多孩子们在比赛中都踢得很尽兴,无论胜利还是失败,他们都在比赛中收获了快乐。这是‘百队杯’30多年来累积的巨大成功,非常值得肯定。”
路建人认为,在扩大足球基层人口的基础上,赛事主办方应从赛事和规则制定等方面向专业足球方向提升,加强孩子们的团队意识、配合意识、牺牲精神,让球队更有凝聚力和战斗力。这些既需要主办方的智慧,也需要基层教练员的指导。
从第1届到第39届,“百队杯”足球赛克服了场地问题、经费问题,虽然经历过低谷,但即使在非典疫情和新冠肺炎疫情时也未曾间断,持续为青少年搭建舞台,成为北京市乃至全国历史最悠久的青少年足球品牌赛事。如今“百队杯”更是发展出“百队杯”篮球赛、“百队杯”冰球赛、“百队杯”足球城际赛、“百队杯”京津冀足球赛等一系列品牌衍生赛事,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参与。
《光明日报》( 2022年08月18日09版)
来源: 光明网-《光明日报》
足球能给学生带来怎样的影响?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,答案是多样的。有“小胖墩”因为足球爱上运动,收获更强健的身体,也有内敛自卑的学生因为足球重获自信,在比赛中斩获佳绩,更有众多学生从足球运动中学会了拼搏与奉献……以足球为核心的体育文化建设正在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领航。
因材施教,让更多学生在球场上动起来
4分10秒!进步了30秒!1000米体测结束后,校足球社团指导老师吴俊佑和学生击掌庆祝。
别看只有30秒,但却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,吴俊佑笑称“最大的功臣是足球”。
原来一个学期之前,这名学生还是一名不爱运动的“小胖墩”,一米七的个子体重已达89公斤。因为体型较胖,该学生对很多运动都较为排斥。虽然他选修了足球专项课,但却经常站在球场上发呆,既不接球,也不跑动。
学校体育组负责人肖伟军告诉记者,类似的情况并非个别,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,不少学生忙于学习疏于运动,身体素质下降。最明显的表现是一到秋冬,感冒的学生就多起来了。“对于这部分身体素质较差的同学,锻炼才是第一位的。”肖伟军说,“我们倡导足球运动,并不是强调每个学生都要掌握高难度的技巧和动作,而是希望借由足球的趣味性,让更多学生动起来,跑起来。”
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?肖伟军表示,趣味性很重要。足球是一项需要呼应的多人运动,其中有大量传接球的动作。于是在原有基础动作的基础上,学校设计了“打野鸭”等足球游戏,通过游戏和两两竞赛等方式,学生对足球的兴趣一下子被点燃了。最明显的改变是,原先不爱动的“小胖墩”也在游戏过程中不自觉地跑动起来。“球场一圈400米,我算过,他一节课至少要跑五六圈。”肖伟军回忆,该学生经常跑得脸上红扑扑,大口喘气,头发上也满是汗滴,但他丝毫不觉得疲惫,仍然积极与身边同学讨论“刚才那球应该如何传接”。
校体育教研负责人邹宏斌表示,学校以足球运动作为体育特色项目龙头,不断拓展新的体育活动,致力于“让每一位师生都得到充分和谐发展”。
足球精神辐射全校学生
有学生通过足球动起来,也有学生因为足球变得更加自信。在上师大附中,足球社是学校里相当热门的学生社团,多次获评上海市星级社团,每年都会组织许多与足球相关的活动,例如征文、摄影、演讲比赛等。学生往往慕名而来,其中不少人虽然喜爱足球但基础较为薄弱。针对基础薄弱的同学,足球社每周三、周五都会组织培训。如何让这部分学生在社团中收获快乐和成就感?吴俊佑认为,这考验了社团成员的集体意识。
学生们的表现也让老师感到欣慰。足球基础较好的老队员不仅会主动带新成员训练,还会在训练中适当给队友“喂球”。“一场训练里踢进20个球也不及小伙伴实现零的突破,进一个球让我感到满足。”足球社社长吴岳洋告诉记者,“团结精神、集体意识、规则意识一直是老师强调的重点。”经过新老队员之间的传帮带,有社团成员凭借优异的表现入选足球校队,为学校争夺荣誉。
足球运动中的拼搏精神、永不言败的精神也在向全校学生辐射。回忆起去年的一场耐克冠军联赛,吴岳洋十分激动。“那场比赛就在本校举办,为了让更多同学感受足球的魅力,我向学校申请让低年级同学观赛。”当日,学校的观礼台上近千人的座位几乎坐满,观众台上不断传来加油声和喝彩声。在前半场稍有落后的情况下,队员奋力拼搏,最终取得胜利。这种坚持不懈的运动精神深深感染了观众,不少学生在学校留言板写下:“足球队太牛了!”“这种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!”
“体育体育,光有体没有育可不行。”校体育教研负责人邹宏斌介绍,尽管足球社在学校成立时间不长,但已然成为学校育人的一张重要名片。校内不仅列出专门的橱窗展示足球社团的活动成果,未来还将专门开辟一面足球特色墙,用以展示足球队优秀队员的先进事迹,在全校范围内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。
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严一平介绍,目前该校足球运动已对上师大附中(浦东)教育集团、上师大附中(闵行)教育集团下属20余所学校进行辐射,下一步该校将继续做好足球文化建设,加强对小学和初中学段学生的精神领航。